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0:15:00
“0比15”“15比15”“0比30”……网球场上,裁判的喊声与砰砰作响的击球声交织回荡,每片场地旁都有十来个观众,全神贯注地紧盯比赛动向。
这样的场景看似与普通业余网球赛事无异,但在贵州女子网球爱好者的眼里,这是一个专属她们的“节日”,意义特别。
3月29至30日,贵州省第三十届女子网球比赛在贵阳举行。这项比赛自1996年为庆祝“三八节”而创办,风雨无阻举办至今,虽历经更名,但始终坚守初心。
全神贯注,目光紧紧锁定网球。
30年 从未中断
30年来,每到3月,贵州省各地的网球女选手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聚集贵阳,参加专属她们的“节日”。比起体育赛事,它更像是爱好者们的节日或聚会。
在这里,她们不仅切磋网球技术,还在场下谈笑风生,分享网球趣事,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样温馨而热烈的场景,年年上演。历经30年,举办30届,从未中断。
正值30周年的特殊时节,贵州省网球协会作为主办单位给每一位参赛者都准备了一份网球挂件,同时,邀请了贵州网球的元老,也是赛事创办人之一张曼维到现场观赛、交流。
谈及赛事能持续举办的原因,张曼维认为“有一帮热心的人愿意去干,有人热爱网球,有各级领导关怀。”这三点缺一不可,是热爱支撑着赛事一步步走过。
挥拍自如
“没有觉得有什么困难。”张曼维回忆办赛过往,觉得比赛的举办一直都算顺利。实在要说,“就是当时的场地不够好、参与人数少,但这是很多群众体育活动都存在的情况。”
“一开始,参加的人少,只有女子双打、单打两项,不分年龄,同场竞技。后来,考虑到不同年龄段选手的身体状况和竞技水平,赛事细分为青年组女单、青年组女双、常青组女双、劲松组女双四大组别。”张曼维说,这种分组方式既保证了比赛的竞技性,又兼顾了参与性,参与者年龄跨度从18岁至65岁。
从最初3、40名的参赛选手,到如今140余名女性网球爱好者齐聚一堂;从只有两片沙地场地,到如今9片现代化网球场同步开打。赛事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网球运动。
比赛现场,选手们奋力挥拍。
她们的一“网”情深
3月底的天气依旧寒冷,比赛时,选手们大多裹在羽绒服里,却不瑟缩,气宇轩昂,像一朵朵挺立在寒风中透出丝丝冷清味的傲梅。赛场上,拼搏与激情四溢,每位选手都用行动诠释着对网球的热爱。
“嘭、嘭、嘭……”一声声干脆利落的击球声此起彼伏,在空旷的球场上环绕,让人感到振奋。
“喜欢击球那一个瞬间的感觉和声音。”是彭梅在尝试过羽毛球、游泳、跑步等多项运动后,依旧被网球深深吸引的原因之一。
她是省女子网球比赛的“老将”,接触网球已有25年,参加这项赛事“至少20届是有了,除了2003年生孩子,基本上都在。”彭梅说,她对网球的热爱源于一次偶然的尝试。“当你打到‘甜点’时,那种满足感是其他运动无法给予的,看着绿色的小球在球场上飞舞,调动对手奔跑,充满了乐趣。”她曾多次获得这项赛事的青年组女单冠军,但对于具体的获奖次数,她却有些记不清了,在她心中,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锻炼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赛出友谊与风采
闵艺同样是赛场上的 “老将”,在省内各项业余网球赛事中,她常常位列获奖名单中,但每一次获胜都并非易事。这次她与搭档谭羽参加常青组女双项目,“每次比赛其实都是对技术和心态的双重考验,这次决赛就打得挺艰难的,我们一开始1:4落后。”靠着互相鼓励,保持心态,打出破发局。“打好每一个球,拿好每一分。”靠着一分一分的尽力拼杀,她们最终逆转局势拿下冠军。
她与网球的接触,得益于“我们公司的工会活动开展得特别好,我以前是打羽毛球的,后来公司有了网球场地,我就去学,打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再后来,闵艺通过网球认识到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此开启了与网球相伴的生活。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大多只有成功者才备受瞩目。但在这里,每个打网球的女性都有自己的故事,她们年轻或年长、高挑或瘦小,但在同个球场上,她们一次次穿梭、跳跃、挥拍,找到了满足自己的那一部分。
彭梅(左)在打网球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友谊
展望未来 越来越好
贵州省女子网球比赛的成功举办,为女性网球爱好者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有力地推动了网球运动在贵州的普及与发展。
此前,彭梅、闵艺、谭羽以及潘彬4人已通过选拔,计划于6月4日代表贵州省参加贵州参加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网球女子团体项目预赛。
张曼维说:“30年来,这项赛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单位的重视,已成为推动我省女性参与网球运动、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参赛选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让彭梅、闵艺等资深选手感到十分欣慰。
“我刚接触网球的时候,身边没几个女生打,比赛规模也小。现在比赛,看到了很多年轻的新面孔。”彭梅感慨道,她早期时,学习网球的条件比不了现在,没有固定的教练指导,只能通过《网球天地》杂志获取一些技术知识。“如今,网球学习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可以通过手机视频轻松学习各种网球技巧,年轻人们能少走许多弯路。”
对于贵州网球事业的未来,闵艺充满信心,“现在贵州对网球的普及度还挺高的,尤其是郑钦文夺冠以后,身边学网球的人明显多了。我们的场地、教练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追上其他省份还是很有希望的。”她认为,训练需要通过比赛来检验,“只有比赛才能提高技术、强大心理,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比赛,为大家提供更多交流和锻炼的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关注健康和体育锻炼。网球作为一项高雅、健康的运动,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展望未来,贵州省女子网球比赛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继续陪伴贵州的女性网球爱好者,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张曼维(右一)在场边与球员、裁判们交流。
侧记
你也来打网球吧!
“小张,你也来打网球吧!”聊得兴起时,张曼维突然转头对记者说。对于张曼维而言,向身边人推广网球运动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今年86岁的张曼维是贵州省女子网球比赛的创办者之一,如果你了解贵州网球的过往,你就一定听说过她的名字,堪称“网球人生”的真实写照。
她是贵州省网球队首批队员之一;1959年,获全国网球分区赛女子单打第4名;1959年9月,获第一届全运会女子单打第7名;1963年8月,获全国网球分区赛女子单打第3名、女子双打冠军;1964年,获全国网球比赛混合双打前16名……
在张曼维口中,这些荣誉是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成绩还可以。”
1958年,为备战全国第一届运动会,张曼维通过选拔赛入选贵州代表队,以此踏上了与网球再也无法割舍的运动旅程,从事过网球职业运动员、裁判员、裁判长、教练以及赛事活动组织者等等。至今,在张曼维的影响下,她的家人们都与网球息息相关。
“张老师的一家人都打网球,爱人打、子女打,现在两个孙女也打。”一旁的省网球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曼维一家都爱网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两个孙女打得还不错。
比赛间隙,张曼维在球场旁跟球友、裁判们讲起创办比赛的过往,聊到兴处,便出现了开头邀请记者打网球的那一幕。
如今,张曼维已逐渐淡出贵州省网球事业,但她内心依旧关心、热爱着,提起过往,对贵州网球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离开时,张曼维在孙女的搀扶下,她慢慢迈过球场的梯坎,腿上的旧疾是她曾在网球场上无数次转腾跳跃的证明,也是她“网球人生”的独特印记。
来源 《贵州体育报》
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紫莹
图 张紫莹 王先众
编辑 胡春霞
二审 张紫莹
三审 王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