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2:59:00
计划投5.1亿元推进489个教育项目,“186项硬核任务”强力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年底实现漓江4条支流“消劣返清”、招商引资开启“10%+330亿”增长新篇……2025年桂林两会“局长通道”第二场集中采访中,市教育局局长石岩,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局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潘玲,市城管委主任石长进,市投资促进局局长何静,说成绩、话目标、回应社会关切,介绍了一系列发展举措动向。政策强音与民生温度在交织,一项项发展举措强而有力,一个个民生之问有了答案。
市教育局:
重点办好三件大事
努力满足群众新期盼
石岩
教育连着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市教育局局长石岩介绍,过去一年,桂林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优先发展战略推动下,投入5.77亿元,新建10所学校,新增1.1万个学位,龙胜、阳朔两县更是在全区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相关国家级督导评估,成为典范。同时,“校园餐”改革成效显著,惠及30.6万农村学生,其中3.6万学生午餐“冷转热”;9.5亿元资助金精准发放,确保困难学生求学无忧。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新要求,就是全市教育系统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石岩表示,将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重点办好三件大事:
其一,扩优提质,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依城市发展与人口变动,计划投5.1亿元推进489个项目,如市第十八中学局部改造,新增学位超1万个,强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探索AI赋能教学,满足群众“上好学”期盼。
其二,铸魂强师,努力打造一支新时代好教师队伍。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启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培育名师梯队,提升培训质量,落实尊师惠师举措,保障教师待遇,减轻非教学负担,激励教师成“好老师”“大先生”。
其三,立德树人,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塑造“山水思政”品牌,实施综合素质提升行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育活动时间,严抓食品监管,推广“九关六防三监管”模式,让孩子吃得安心、成长舒心。
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局:
“186项硬核任务”
强力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潘玲
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进展如何?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局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兼)潘玲用“三大突破”“五大重点”回应社会关切。
“三大突破”:机制上,市世旅局成立,横向协同破难题,纵向畅通部区市沟通,为桂林争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等政策利好;政策层面,获自治区102项政策支持,争取上级资金376亿元,入围多试点;目标达成方面,推进11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年计划50%,净瓶山大桥等竣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投运,漓江保护经验获国务院肯定,桂林频登央视,向世界展示风采。
2025年作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与《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第一阶段收官年,该局列出“186项硬核任务”全力冲刺:
一抓政策争取,紧盯人工智能、文旅等关键领域,高频对接上级,形成政策落地闭环,满足城市急需;
二抓生态保护,力保4条漓江支流年内“消劣返清”,守护绿水青山;
三抓项目建设,加速漓江世界级景区申创、国际航线培育、免税店设立等重点推进,夯实发展根基;
四抓文旅焕新,融合“人工智能+文旅+百业”,拓展低空旅游、赛事演艺新业态,打造诚信品牌,提升夜间经济,塑造年轻态国际化城市形象;
五抓对外开放,借中国—东盟博览会契机,全方位国际营销,担“魅力之城”重任,打造东盟“城市会客厅”,以服务外交赋能城市发展。
市城管委:
打响漓江支流环境治理攻坚战
石长进
漓江,桂林山水的灵魂所在,而漓江支流水质是漓江水质的“晴雨表”。
市城管委主任石长进介绍,坚决扛起“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政治责任,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开展漓江支流排污口治理。自2021年起,城市建成区新建改造雨污分流管网约250公里,消除支流122个排污口,市区雨污分流管网已累计达3000多公里,去年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3.64%,领跑全区。
然而,伴随城市发展,老旧雨污管道破损、错混接以及城中村、小作坊排污等问题频出,治污任务艰巨。为此,按市委、市政府部署,今年3月初,漓江支流环境治理攻坚战正式打响,采取四方面措施力求年底实现“消劣返清”。
一是控源截污,今年新建改造污水管道约50公里、建6个污水提升泵站,年内消除4条支流24个排污口,剩余35个排污口拟于明年上半年攻克;
二是内源治理,完成10条支流约40公里清淤疏浚,清理沿岸垃圾,优化生态;
三是活水保质,实施支流补水工程,联通支流水系实现补水提质;
四是生态修复,打造生态湿地、优化水生植物群落,提升河水自净力,将支流建成水系公园。
此外,石长进表示,市城管委还聚焦市政短板,发力公共供水、排水防涝等“六大系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路不平、灯不明”等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为市民幸福加码。
市投资促进局:
指标超额完成
开启“10%+330亿”增长新篇
何静
市投资促进局局长何静介绍了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以及2025年的主攻方向和总体目标。
2024年,桂林市招商引资成绩亮眼,扎实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引,掀起项目落地攻坚热潮,超额完成年度各项指标。新引进各类强优企业22家,创历史新高;新签约制造业项目开工率达63.29%,在全区排名第三;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新签项目59个,数量位居全区第三。
2025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将其列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年“四个抓手”之首,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全力以赴抓招商”的基调。何静表示深感责任重大又动力十足。
今年招商主攻方向明确: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先进装备制造等七大重点产业链,14名厅级领导领衔,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超220个;坚持制造业当家,县(市、区)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产业园区一把手牵头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推动新型显示组件等项目落地,新签约制造业项目超150个;强化人工智能特色应用场景,聚焦“小而美、专而精”,实施“人工智能+”招商行动;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深化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办好产业招商大会等活动;深化场景招商、资本招商,拓展校友招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政校联动招商;持续打好项目落地攻坚战,健全闭环服务机制,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超100个。
总体目标为:力争落地项目投资完成额和新签项目投资总额均增长10%以上;新签制造业项目总投资超330亿元,招商引资制造业项目投资完成额增长10%以上;2024—2025年签约制造业项目开工率达40%以上,2025年新签约制造业项目开工率达20%以上。
在今年桂林两会“局长通道”上,各部门负责人带来的不仅是具体工作的规划与展望,更是桂林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决心。各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紧密协作,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底色,以推动工业、经济等全方位发展为动力,共同绘就桂林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 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