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0:06:00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7月2日讯(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宋万春 文/图)近期,泉州市持续高温,午后热浪更是汹涌逼人。全长约1.3公里的大坪山隧道慢行道因内外温差显著,成了个别市民避暑的“临时驿站”,但乘凉背后的安全与文明问题也值得关注。
个别市民坐在人行道上纳凉,车来车往,存在安全隐患。
昨日14时许,户外阳光毒辣得晃眼,地表温度更是超过35℃,没走几步便已汗流浃背。记者走进大坪山隧道慢行道,瞬间就有了“冰火两重天”的体感——隧道内凉意袭人,仿佛进入了“空调房”。据观察,乘凉者多集中在隧道西侧入口处的人行道上,有人坐在地上低头刷手机;有人半躺在电动车座上,眯起眼小憩;还有人搬来折叠躺椅,惬意地纳凉……
“我在附近工地干活,家离得远,中午不想来回跑。隧道里凉快,找个角落歇一会,要不下午没有力气干活。”李师傅指了指自己经常坐的“专属位置”。
市民带来的折叠躺椅
不远处的外卖骑手小王表示,中午刚忙完,浑身都是汗,隧道里比外面凉快多了!自己就倚靠在电动车上睡一会,下午还要继续跑。
“隧道里面凉快又好歇脚,走累了坐着喘口气,缓过来再走。”60岁的陈大爷正坐着休息,他直言,这里比外面舒服太多,歇脚的同时还能和其他人聊聊天。
那么,市民在隧道内纳凉是否安全?相关人员提醒,在隧道内休息要注意通行风险和空气问题。首先,隧道慢行道电动车、自行车往来频繁,尤其是西侧入口处乘凉者集中,若乘凉者随意占路、躺卧,甚至将随身物品摊在地上,很容易让过往车辆躲闪不及,引发碰撞事故。其次,隧道较长且空气流通性较弱,长时间停留易引发头晕、胸闷等症状,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注意,尽量不要长时间停留。
工作人员表示,市民乘凉时,不要在隧道内乱扔果皮、饮料瓶、塑料袋等垃圾。特别要注意规范停车,电动车请勿停在人行道旁或通道狭窄处,避免占用通行空间。建议将车辆停至隧道外划定的停车区域,停车后及时锁好车辆,妥善保管手机、外卖箱等随身物品,防止遗失。带小孩的家长请照看好孩子,避免孩子随意跑动、触碰隧道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