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5:15:00
4月2日,清晨,天色尚暗,秦林敏与丈夫陈道华就已经骑上那辆半旧的三轮车,来到位于百里杜鹃启化村的汇境花卉科技园,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修枝的时机特别关键,修早修晚都会影响开花。”在科技园的杜鹃花丛中,56岁的秦林敏正专注地为杜鹃花修枝。
“咔嚓、咔嚓”,随着清脆的声响,原本杂乱的花枝瞬间有了造型。秦林敏已经在科技园务工五年,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现在她一年工资能拿到5万元。
“这段时间订单多,有时需要加班,但有加班费。”不远处,陈道华正在维修灌溉用的水管。
夫妻俩从最初的“杂工”,成长为掌握修枝、造型的“花匠”,月薪从1800元涨至4000元。一年下来,两人工资收入10万元左右。
“以前种点苞谷、洋芋。雨多了烂根,旱了绝收,年底一算账,除了化肥人工,倒贴钱!”相较过去而言,秦林敏说,“如今在科技园当‘花匠’,旺季时两人每月工资就能拿到近万元,比过去种地一年的收入还高。”
汇境花卉科技园是贵州百里杜鹃汇境花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的高山冷凉杜鹃人工培育基地。
近年来,公司依托当地气候与花卉种质资源,通过品种研发与温室调控,打破杜鹃花开放的季节限制,打造了集种植、科研、旅游为一体的高山冷凉花卉产业链,让“春日限定”变身“花开四季”。
目前,科技园育有118个高山杜鹃花品种,2024年实现产值近1000万元。
“园区每年支付的务工费用高达一百多万元,相对固定的务工群众有30余人,90%来自启化村,他们年均增收超2万元。”公司员工周娟介绍,眼下正值百里杜鹃风景区赏花季,前来赏花、买花的游客众多,所以比较忙,仅三月和四月发放的劳务费就占全年的4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章龙
编辑 汪瑞梁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