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汇读书4月书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4:35:00    

《宋庆龄与鲁迅》,王锡荣 著,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两位20世纪伟大人物——宋庆龄与鲁迅的交往为线索,深入挖掘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共同精神追求,展现他们的伟大人格与思想。

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宋庆龄与鲁迅在创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创办《中国论坛》与《中国呼声》、营救共产党人、抗议德国法西斯行径和抗议国民党暗杀杨铨、筹备反战会议等活动中并肩作战历程的史料,以及鲁迅逝世后宋庆龄对纪念与传扬鲁迅精神所做的工作,还原了他们并肩战斗的历史细节。

《驼峰间:旅行、探险与征服》,[美]大卫·达姆罗什 著,陈永国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现代全球化开始的一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了进入遥远地区的冒险,并将这种种记录了下来。这些旅行者有极入微的观察,讲述着极离奇的故事。

本书的核心就是前现代时期旅行与讲故事的交织——将经典的历史游记和虚构游记作品汇集在一起。由哈佛大学教授大卫·达姆罗什作序,清华大学教授陈永国逐篇作导读。呈现一个原汁原味的哈佛—清华文学课,用文学原作构筑鲜活的世界文学史。

《简读<资本论>》,余斌 著,东方出版社出版

现代社会的“内卷”、加班文化、AI等工具对人类的威胁,乃至全球化国家间的竞争和贸易保护等诸多问题,都能在《资本论》中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乃至答案。

本书作者余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将《资本论》三卷的全部精华凝结为10万字左右的一本科普读物,深入浅出地讲透核心逻辑,又及时回应了现实问题。

《焦虑的一代》,[美]乔纳森·海特 著,赵学坤 译,彭凯平 审校,湛庐文化 |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

95后是第一代进入青春期时不断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即Z世代。“手机式童年”取代了“玩耍式童年”,构成了这一代孩子的“新童年”:一方面,父母在现实生活中的过度保护,这让孩子无法在成长中获得足够的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对孩子在网络上的保护不足。这对孩子产生了4大伤害:社会剥夺、成瘾、注意力碎片化、睡眠剥夺。

乔纳森·海特在《焦虑的一代》中,深刻剖析了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共智时代:如何与AI共生共存》,[美]伊桑·莫里克 著,梁家瑞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AI不是工具,而是正在重塑人类生存规则的“新物种”?AI与人类博弈领域的专家伊桑·莫里克,在本书中揭露了颠覆性现实——AI能化身“效率狂魔”让你的生产力飙升200%,也能用“伪造逻辑”摧毁你的职业根基;它能炸裂传统课堂,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也能让批判性思维面临消亡危机。

“AI不会吃掉工作,但会吃掉不会用AI的人。”本书涉及人性操控术、职场进化论、教育核爆点、伦理生死局、反常识宝藏。书中收录微软、麦肯锡等机构的真实案例,从教育革命到职业重构,从伦理困境到哲学拷问,揭开比《黑镜》更真实的未来图景,并构建起人与AI的共生法则。

《美是进化的奖励:从孔雀尾巴到蒙娜丽莎》,陈水华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当雄孔雀抖开两米长的尾屏,在阳光下折射出金属般的光泽时,达尔文气得摔了羽毛笔——这玩意儿不能飞、跑不快,简直是把“快来吃我”写在脸上,凭什么没被自然选择淘汰?直到他发现,雌孔雀的审美标准有多苛刻:尾巴的斑点必须对称,羽毛末梢的“眼状斑”得精确到198颗。那些华而不实的雄孔雀,正是用这场持续百万年的选美大赛,揭开了美最原始的真相——所谓审美,不过是进化论精心设计的生存赌局,而人类的大脑也深陷这场赌局。

本书围绕“美是进化的奖励”这一核心主题,力图展现美的起源和演化的主体面貌,揭示审美、艺术乃至人生和幸福的奥秘,用更开阔的视角去回答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美?

《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秦翼 张丹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

光影铸史,胶片为证。本书系统研究了抗战初期电影生产、大后方艰苦卓绝的抗战电影宣传、根据地的人民电影创作,以及香港和上海两大“孤岛”电影生产、上海沦陷时期电影与伪满时期电影文化入侵等动荡时期的电影发展。

通过对战火中中国电影业曲折命运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作者们不屈的精神风貌及电影作品在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爱国热情方面的重大作用。

《中古文学与佛教》,陈引驰 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佛教进入中国,在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迹,最有声色的阶段是在六朝、隋唐的中古时代,文学也由此产生了新的图景。本书在用力爬梳这一时期文献的基础上,将佛教与文学相关因素纳入文学史发展的进程,从文化史、多元宗教等视野,吸收域外学术成果,以问题性为线索,结合历时性的事实,观照佛道、儒佛关系对中古文人的精神影响,诠说中古文学与佛教中的文体、文类,特别留意中古文学中日益分明的雅俗分层及其背后因由。

《老子大不肖:老子其人其书的历史化解读》,蒙木 著,崇文书局出版

本书结合了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北大藏西汉竹书本等众多新出土的《老子》文献,对通行本的字词及思想内涵做了校正,形成的一个普通读者也容易阅读的《老子》新读本。书中用版本的异同校正王弼本,注释尽量采用字词本义解决问题,不纠结于繁琐复杂的字词考证。每一章均有解读,结合了历史事件和作者多年的读书、经历所得,希望读者看后能对《老子》一书的样貌有基本通顺的理解。

《吃的中国史》,张良仁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民以食为天”的华夏大地,从先秦到明清,中国的每段历史进程都曾被食物撬动,我们熟悉的食物都曾有波澜壮阔的过往。

肉类熟食让成汤军队“无敌于天下”,周代列鼎制度标志着饮食礼制的高峰;汉武帝以麦继粟,为战胜匈奴打下了坚实基础,定型于唐代的“北麦南稻”格局则流传至今;宋元发达的海上贸易使茶文化在西洋蔚然成风,大航海时代辣椒、番薯、玉米的引入又养育了明清繁盛的人口。食物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食物的滋味就是历史的余味。

相关文章
强权难逆公理,人心自有向背——从这场联合国激辩看世界潮流
2025-04-26 01:22:00
从3000万到0!今天,向她致敬!
2025-04-25 20:22:00
文汇读书4月书单
2025-04-25 14:35:00
出征!
2025-04-24 15:26:00
我省作品入选中国作协“两个计划”
2025-04-24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