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清明节也分“早晚”,揭秘藏在民间谚语里的古人智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5:51:00    

关于清明节,民间有早清明和晚清明的说法。一般而言,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出现即为“晚清明”,在农历二月出现则为“早清明”。今年的清明节落在农历三月,因此属于“晚清明”。而关于早清明和晚清明的民间谚语,体现着古人的生活智慧。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秀:早清明热死黄牛,晚清明六月穿袄。其实早清明就是天暖回暖快,晚清明就是天还会再冷一段时间,就是这样的一个区别。老百姓会用这样的形象表达,跟农业生产节奏相关。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就是老百姓关于在这个节气里我们该干什么农事活动的总结。

“早清明”与“晚清明”既是天文历法的客观现象,也是农耕文明的经验结晶,更承载着中国人对时间流转的诗意感知。清明时节的习俗丰富,民间流传的饮食上的谚语,也和农事活动紧密相连。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秀:比如嘉兴当地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形象,“苦粽子甜馄饨”,清明节吃了粽子意味着繁重的农活就开始了。他们一到七月半吃到馄饨时候,就觉得心里特别美,繁重的农活告一段落了。

清明节从农耕时序演变为涵括祭祖、踏青、饮食的复合型节日,体现了古人讲究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论语》中“莫(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描绘的就是春日游春的美好愿景。

宋代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展现的是传统节俗与春日生机交织的人文画卷。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秀:关于清明我们经常引用一句话,清明是什么,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人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状态,清明节是对生命的礼赞。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相关文章
前NBA球星马布里官宣结婚,成为“中国女婿”!女方曾参加《中国好声音》
2025-04-07 23:04:00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中国诚通增持中国股票资产
2025-04-07 22:33:00
中国诚通增持中国股票资产
2025-04-07 22:04:00
宜宾江安大井中学:强化安全举措,筑牢清明安全线
2025-04-07 17:53:00
白皮书发布会:空调行业新标准 海信AI技术让空调能耗下降41%
2025-04-07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