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22:00
北京日报讯(记者 曹政)到2027年,北京经开区将实现医药健康产业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获批上市创新药械达到25个以上。这是记者昨天从北京经开区获悉的。
当前,全球医药健康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经开区作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核心承载区,拥有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等国家级审评审批资源,以及拜耳、赛诺菲、阿斯利康等30余家医药领域国际龙头企业,产业基础雄厚。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待优化、“腰部企业”数量不足、前沿赛道布局需加强等挑战。
最新发布的《北京经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突出对前沿布局与创新产品平台的支持。经开区将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布局再生医学、脑科学和脑机接口、计算生物学、新一代生物医学材料等未来健康领域的早期研究和产品开发,加快免疫细胞药物、干细胞药物、基因治疗和基因编辑药物等新兴领域发展壮大,支持低成本高通量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组学检测设备、手术机器人、治疗设备、高值耗材等高端医疗装备研制。
经开区生物和健康局副局长肖晶说,政策全面升级对医药健康领域的支持。其中,创新药领域对1类临床二期、三期分别给予1000万元、3000万元奖励,细胞基因治疗药最高可获4000万元奖励。
在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上,经开区将重点承接国际化团队落地,保障产业化空间供给,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同步发展医药科技服务业,发放服务券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据介绍,政策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支持上限,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1亿元的产业化项目,按20%比例给予最多3年的支持。每年,亦庄也将保障3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供给,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升建设开发强度。
“在加快创新产品市场推广上,我们将打通‘入院—医保—流通’应用链路。”肖晶说,亦庄将联动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部门,推动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纳入“北京普惠健康保”,并将“国谈药”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建立创新产品入院“绿色通道”。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