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1:33:00
近年来,玉门市积极探索,聚合各类社会资源,构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切实为老年群体送上家边、身边、周边可感可及可享的幸福。
智享养老,打造“数字养老圈”
“这手环上什么都有,有紧急状况了我就呼救,不想出门了还能一键点餐,你们不用担心我。”奶奶笑着跟子女通电话。
家住新市区街道的王奶奶是一名独居老人,子女经常担心她一个人居住有什么突发情况难以照应,想将她接到身边照管,但是她不想离开家乡怕生活不习惯,一直没有跟随子女生活。
拿到社区智能手环后,王奶奶开心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说:“我姑娘再也不用那么担心我了,这手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啊。”
玉门市积极推进兰新社区“夕阳红”康养综合服务中心网络建设项目,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搭载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辖区1000余名老人的信息录入到云平台内,健全辖区老龄人口健康数据库。依托养老服务智能终端设备打造智慧助餐、健康支持等养老服务数字化场景,当好老年人的“贴心助手”,联合社区食堂构建全域数字送餐网络,通过智能手环实现线上点单,社区食堂送餐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当好老年人的 “安全卫士”,智能手环提供一键紧急呼救、主动关爱、健康实时监测等居家看护服务,通过与平台对接完成数据同步,帮助老年人管理和记录身体健康数据,并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一键呼救,大幅缩短急救响应时间,实现“数字化服务、透明化监管”。
一体推进,构建“便捷生活圈”
上午11点半,家住兰新社区的74岁居民罗大爷步行来到兰新社区康养综合服务中心一楼的社区食堂吃午饭。“之前还得到儿子家去吃饭,有时候不想去了到外面吃点,离得也远,外面的饭也不卫生,现在终于可以吃到家门口的饭了!我步行过来五分钟就到了,到食堂还能和认识的朋友聊聊天,真是太方便了!”罗爱飞说。
玉门市积极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开办兰新社区大食堂、官庄社区幸福互助院,精准对接社区内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从食材采购源头严格把控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同时配备专业厨师团队,不断优化菜品口味和品质,采取“社区配送+老人家庭”的运营模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上门”,切实满足辖区老人的就餐需求,辐射周边用餐群众达2000余人。
“平常没啥事就过来打打乒乓球,和我的老朋友一块玩一玩。”65岁的张爷爷笑呵呵的说。
玉门市新市区街道通过联动共建单位,引入和天、荣欣等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等专业化理疗服务,将阵地建设成为文化活动、娱乐休闲的复合空间,吸引老年人到社区进行体育健身、观看电影、排练舞蹈等娱乐活动,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康养需求。并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累计服务群众达5000余人,为辖区老年人提供集康养理疗、娱乐休闲、就餐助餐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多元服务,绘就“夕阳幸福圈”
“谢谢你们了,总麻烦你们来看我,每次来都帮我干这干那的。”85岁的李奶奶感激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说。
玉门市依托“六访六问”大排查大起底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与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一同上门,为他们提供卫生清扫、义诊义剪、文化活动送到家、电子社保卡激活、养老资格认证、优待政策解读等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今年来累计服务老人100余名,上门服务300余次。用实际行动提升老人生活品质,缓解子女照顾压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退休了也不知道去干嘛,正好看到了社区学院的招生通知,就每天来上上课,学习学习。”刚退休不久的李阿姨开心地说。
玉门市通过开办社区学院,与辖区学校签订合作协议,邀请专业老师,配备优质场地,开设书法、形体、舞蹈、声乐等多样化课程,让有闲暇的老年人参加专业化培训,并在各类文化活动上为老年人提供书法、舞蹈、声乐等展示自我的平台。如今,已有50余人参加培训课程,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精神文化服务。
通讯员 何钰洁 马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