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湖南城市学院: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9:20:0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谌涵 记者 阳锡叶)近日,湖南安化县举办了一场乡村振兴工作研讨会,由湖南城市学院汤放华教授团队精心编撰的《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蓝皮书成为讨论的焦点。该蓝皮书以文化振兴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安化县在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方面的主要实践与宝贵经验,同时对其实现路径和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

村庄规划趋同化问题突出、文化价值发掘不深入……汤放华教授团队4年来深入安化县20余个村,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深度调查,形成问题清单,积极探索以“文化”破题,以“清单”解题,以“共治”答题。团队致力于安化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研究,成果“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村庄规划实证研究”荣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十大优秀案例”。

近年来,湖南城市学院积极推动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发挥专业特色,用好人才优势,以乡村规划为“巨笔”,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的美丽画卷。

在安化云雾缭绕的群山深处,苏溪村静卧其间,这个曾以“耕读传家”祖训绵延600年的村落,在脱贫后虽实现了物质丰裕,却也面临精神空落的困境。湖南城市学院驻村工作队穿梭于青石巷陌间,深入农民群众中,多方调研,寻求破局。

破题的关键,落在了下溪片区240年树龄的白果树下。驻村工作队发现,这片土地对文字天然亲近,于是,一场从“锄头”到“诗行”的蜕变在苏溪村展开,组建农民诗社、编写村史花鼓戏、打造诗词文化墙……

4年时间,湖南城市学院师生带着村民创作了200多首诗,从春耕到秋收,从茅草危房到砖瓦新宅,村民们用诗歌描绘出他们的幸福生活。在湖南城市学院的助推下,苏溪村获评“湖南省诗词之村”。

千年文脉化作村民笔下的“修通大路通南北,五湖四海任由人”“乡村振兴指日待,田园生活乐太平”。当村民从旁观者成为创作者,文明乡风的种子在泥土里扎根,成为湖南乡村以文化赋能振兴的鲜活样本。

文艺晚会、春联义写、广场电影……学校师生在带领村民创作诗歌的同时,定期在村里开展文化活动,修建苏溪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化设施,将村办公楼公共区域改造成拥有近4000册藏书的苏溪村农家书屋,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使群众增强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安化县乐安镇青峰村,湖南城市学院新一轮驻村工作队正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程。今年暑假,该校师生深入村里的各个角落,精心绘制了以“小籽花生”为主题的墙绘。只见墙面上,颗颗饱满的花生果实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静静地讲述着这片土地与农人之间那血脉相连的动人故事。

“这画上的花生,简直和咱地里种的一模一样!”师生们将艺术创作与乡土文化、村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让原本长在田间地头的普通“小籽花生”,蜕变为承载着乡土情怀与产业自信的文化象征。

一批批城乡规划纷纷落地,一个个村庄正蝶变成“美丽村”“富裕村”……湖南城市学院师生正在以文化赋能、文化引领、文化振兴,为各区县乡村绘制出乡村振兴的发展蓝图。

作者:李谌涵 阳锡叶

相关文章
湖南城市学院:以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2025-08-27 19:20:00
一座中心镇如何推进“百千万工程”实践,罗定泗纶镇亮出了秘诀
2025-08-25 16:15:00
肖鹏:公共图书馆是最具性价比的基础设施
2025-08-23 19:38:00
福建一深山古村何以蝶变“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2025-08-23 09:24:00
稻田抓鱼、识别植物、打糍粑……来贵州研学,超级好玩!
2025-08-22 09: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