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24:00
“许阿姨”是南京的网红糕点品牌,前不久把另一品牌“徐阿姨”告上法庭。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审结这起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一审判决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4.8万元。被告提起上诉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法院认定“徐阿姨”构成侵权的核心逻辑,在于突破对商标元素的机械比对,转而关注其实际市场识别效果。尽管“许”与“徐”字形不同,但在普通话及方言中发音趋近,叠加相同的“阿姨”后缀后,整体标识的呼叫功能与结构组合足以导致消费者混淆。这种裁判思路,凸显商标法的深层价值取向——法律保护的不仅是文字组合本身,更是品牌长期经营沉淀的商誉与消费者信任。
“搭便车”行为的代价在此案中显露无遗。被告试图以“常见姓氏非独占使用”自我辩解,却忽视商标法的本质是维护竞争秩序。从短期看,傍名牌或许能借势引流,但法律风险、商誉崩塌与消费者反噬的连锁反应,往往让投机者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这场“阿姨之争”是对市场生态的净化。唯有让侵权成本高于原创投入,才能倒逼行业从“流量争夺”回归“价值创造”的本质。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