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夜话诗词|安史之乱的伤逝诗,《春行即兴》和《春望》哪个更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2 09:07:4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三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获,押送长安途中,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繁华无比的都市,历经浩劫,已经满目疮痍,杂草丛生。没完没了的战争使得音信全无,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插不上发簪。这首五律诗歌对仗严谨,内容言简意赅,整篇充满了作者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渴望,为诗史佳篇。

杜甫《春望》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在杜甫写《春望》七年后的一个暮春时节,诗人李华重登宜阳城下的连昌宫,感叹作为唐朝最大的行宫,已经破败不堪。女几山的美丽风景变得荒芜,芳树无人欣赏而自落,一路春山鸟儿独自鸣叫。诗人因此有感而作。

李华《春行即兴》

写安史之乱对唐朝造成的灾难的诗歌,杜诗是第一。安史之乱使得历经百年昂首阔步的唐朝,一下子放缓了脚步,甚至倒退,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怀念以前繁盛的大唐所作的《忆昔》中也体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虽然唐朝并没有按下停止键,仍苟延了一百多年,但盛世一去不复返了。

诗人杜甫少有壮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科举之路总不顺,后被授像河西县尉、右率府兵曹参军,都是像管理兵器仓库的小官,理想的美满与现实的无情,他辞官,在回家探亲的路上安史之乱爆发,他从此长期流落他乡,他安顿妻儿在鄜州,独自去长安寻找朝廷,不巧长安陷落,身陷囹圄,杜甫不像王维名气大,所以趁机逃出。途中还写诗想念妻儿兄弟,写了《月夜》和《月夜忆舍弟》,如“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诗圣也有七情六欲,他用极其细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妻儿真挚的爱,也让我们读者为之流泪。

李华在唐朝名气不大,算个三流诗人,诗仙李白的佳作《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无意间提高了他的知名度,李白在四川长大,排行十二,时人称他李十二。他的家族大都在四川,李白见到同族李氏都特别亲切,经常认亲,唐朝正是宗族家谱盛行的时期,几乎每个贵族家族都有家谱。所以李白曾认当涂的李冰阳为叔,也认赵州李华为叔。

李白《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云即李华,只是他比杜甫幸运,早年得志,很年轻就考中进士,在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时于宣城和李白相见,他们相见恨晚,论宗亲,叔侄之分,关键他们有共同的爱好,文学诗词,李白才华横溢,在谢眺楼送别李华,他以谢眺比拟,抒发怀才不遇。

李华不喜骈体文,摒弃六朝以来的那种多用典故、堆砌辞藻而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提倡内容实用,语言浅白的文风,如《吊古战场文》,其文章浅显易懂,开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之先河。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赞誉李华有建安风骨,思维飘逸,文笔潇洒,同时李白用“小谢”自居。

李华写《春行即兴》时,恰因曾在安禄山的朝廷中任伪职而被唐朝贬职,心情低落,自己的无奈和失落无处表达,闲走于春山,空寂无人,花开花落,孤芳自赏,战争留下的荒芜凄凉的场景触动了诗人那颗怅然寥落的心,所以才有这首诗流传。

李华爱好古文,善写墓志铭,除了《吊古战场文》,留下来的诗歌凤毛麟角,只有这首《春行即兴》流传于世。

吊古战场文 李华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寤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李华《春行即兴》比杜甫《春望》,浅显易懂,用自然景物的变化体现作者的心情。杜诗不但借用景物,而且用诗人的形象变化,家庭的变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达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吟诵者仿佛置身历史场景中,所以杜诗更胜一筹,诗史称呼当之无愧!

相关文章
舟山博物馆召开第一季度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2025-04-22 04:57:00
(书荒必看)细雨秋凉见缘灭江菱妤澹台景:+后续热血十足
2025-04-22 04:05:14
内蒙古2025年版权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在兴安盟启幕
2025-04-21 22:29:00
专访丨马中产业合作前景广阔——访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陈泓缣
2025-04-21 21:38:00
谷雨知多少,萌娃趣探究——济源市第一幼儿园谷雨节气主题活动
2025-04-21 20:41:00